近日,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周玉璽教授團隊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刊發題為“生態補償何以促進生態保護紅線區農戶共同富裕?”的學術論文。該期刊是國內環境科學領域的權威刊物之一。博士生劉格格為論文第一作者,周玉璽教授為通訊作者,葛顏祥教授為第三作者。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在新發展階段不僅要繼續對生態脆弱脫貧地區給予生態保護補償,還要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覆蓋比例較高地區的支持力度,為生態脆弱地區跳出“綠色抑制”、實現穩定致富提供了解決思路。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生態補償對生態保護紅線區的富民效應及其作用機制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
周玉璽教授秉承著求實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創新的學術精神,帶領團隊成員從理論和經驗兩個角度分析了生態補償對生態保護紅線區農戶共同富裕的影響。研究表明:第一,生態補償能夠有效促進生態保護紅線區農戶共同富裕。第二,分維度來看,雖然輸血型生態補償和造血型生態補償均能夠發揮多維富民效應,但無論在物質富裕維度、精神富裕維度還是環境富裕維度,造血型生態補償的促進效應均優于輸血型生態補償。第三,作用渠道分析表明,生態補償主要通過提升農戶非農就業率、增強農戶內生動力和提高其政府信任度等途徑來促進生態保護紅線區農戶共同富裕。第四,異質性檢驗發現,生態補償對生態保護紅線區農戶共同富裕的促進效應在經濟發展程度較低地區更為凸顯,且主要促進老一代農戶群體的共同富裕水平。
圖1.影響機理圖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編 輯:牛金雯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