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融媒7月21日訊 7月19日,學校黨委書記徐劍波帶隊赴青島市平度市開展鄉村振興驛站掛牌建設工作,并先后到大澤山鎮葡萄大觀園和新河鎮草編工廠參觀調研,看望正在開展服務活動的師生,勉勵大家要不懼行路艱難,在“自找苦吃”這條深入中國鄉土深處的實踐之路上篤行不怠、勇往直前。
把驛站建設成為厚植愛農情懷的新陣地
“同學們,你們來的這兩天都開展了哪些工作啊?”
“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與農戶們交流,實地調研了解了當地葡萄產業發展情況;與鎮政府工作人員座談了解了當地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困難,宣傳推介了學校近年來辦學治校取得的發展成就……”
“聽說大家都是在村里面住的,這么多人能住得開嗎?”
“我們一共住了7、8個院子,有的是上下鋪,有的是和老鄉們共住一個院子,而且老鄉們還用自己的灶臺為我們做了農家大鍋菜,讓我們收獲了一次‘難忘’的體驗。”
……
蟬鳴盛夏,郁郁蔥蔥;群峰相抱,葡園飄香。坐落在青島市平度市大澤山下的葡萄大觀園里,綠油油的葡萄架下,20余名入駐驛站的師生圍在徐劍波身邊,話驛站建設、暢鄉村發展,不時地傳來陣陣笑聲和掌聲。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能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在活動中不怕苦、不怕累,用心用情體驗真實的農村、感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從中自覺地肩負使命、履行擔當,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徐劍波為師生以實際行動融入鄉村全面振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點贊。
徐劍波表示,鄉村對于我們而言,如木之根,如水之源。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作為一名山東農大人,我們更應當深入鄉村,尋根問源,不斷增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緊迫感和責任感,要把個人的抱負與國家社會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學習實踐中,堅定學農愛農、強農興農的信心和決心。
把驛站建設成為練就興農本領的試驗地
“世界草編看中國,中國草編看山東,山東草編看新河。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到了草編文化的集聚地——青島市平度市新河鎮……。”今年暑假,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孫兆東作為指導教師帶領數智筑農團隊的5名學生在平度市新河鎮草編工廠開展了鄉村振興驛站直播助農活動。
徐劍波剛剛邁進青島瑞龍工藝品有限公司草編工藝品收藏陳列室,就聽到同學們在直播間向大家介紹著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河草編”。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我們常常追求著時尚與潮流。然而,有時那些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和傳統技藝的‘寶貝’更能打動我們的心靈。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這款玉鳳翔非遺草編包……”
徐劍波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正有模有樣、神采奕奕地介紹著產品的同學們,不時地向他們伸出了“大拇指”。
“通過驛站建設,要深化‘產區選題——產區實施——產區匯報’的畢業論文設計和考核模式,鼓勵引導同學們切實圍繞產區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做課題、寫論文,確保實現教育、科技、人才、生產與產業的緊密融合,真正指導學生更好地發現和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練就興農本領。”徐劍波叮囑道。
“實踐出真知,實踐煉人才。這次驛站直播助農活動,讓我真正將書本所學運用到實際,深刻理解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實現了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數智筑農團隊負責人、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2021級本科生宋東金說,“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我將發揮專業所長、立足驛站建設,在孫兆東老師的指導下,借助學校資源優勢,圍繞如何發揮數字電商優勢,進一步做好‘新河草編’營銷進行產區選題,努力在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中提升本領,成長為‘一懂兩愛’農業新型人才。”
把驛站建設成為服務鄉村振興的主戰場
“七月下旬,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關鍵時期。加之最近雨水較多,潮濕的天氣對于葡萄來說也不是件好事。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大澤山鎮的葡萄園里,園藝與科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高振正一邊向學生科技專業講解如何做好葡萄管理,一邊與農戶圍繞栽培技術、肥水供應等農業技術交流了意見建議。
徐劍波走進葡萄園,詳細詢問了師生開展技術服務的情況。他說,如今,葡萄種植已成為大澤山鎮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我們要充分發揮學校人才、科技等優勢特色,聚焦服務當地農業主導特色產業為主線,讓我們的師生通過驛站,幫助鄉村解決“三農”實際問題,不斷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動能。
“山東農業大學通過驛站建設,把各類科技、資源、成果帶到了田間地頭、轉化在生產一線,直接服務于我們的產品發展,助推了鄉村實現產業振興、鄉親們增收致富。”平度市鄉村振興驛站聯絡員、青島葡萄大觀園總經理劉豐進高興地對徐劍波說道。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規劃指導工作影響著鄉村振興的節奏。因此,明確規劃對推進鄉村振興建設非常重要。
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方金和徐杰兩位指導教師帶領學生深入一線,通過座談交流,聽取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詳細了解了當地政府、企業、種植大戶等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面臨的困境和實際需求。
“學校通過驛站建設,搭建了服務‘三農’的平臺,我們會攜手把驛站建設好,使之成為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陣地、成為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策源地、成為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新高地。”方金說。
在參觀調研中,徐劍波指出,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持續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驛站掛牌建設工作意義重大。希望廣大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的囑托,在服務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中“走在前、挑大梁”,依托鄉村驛站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切實解決農業技術“最后一公里”問題,為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貢獻“山農力量”。
據了解,今年暑假,學校持續做好“萬名學子聯萬村,我為家鄉做貢獻”鄉村振興驛站掛牌建設工作,將有683名指導教師、1025名教師助理、136個學生工作隊、7000名學生科技專員,奔赴7000個鄉村振興驛站駐村蹲點,扎根鄉村基礎,用實際行動服務我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
學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廣松,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鐵成,學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有關負責同志,鄉村振興驛站指導教師、學生科技專員以及青島市、平度市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