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喬旭光教授團隊在姜黃素高效遞送系統的構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先后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和《Food Hydrocolloids》發表題為“Comparison of the properties of turmeric starch-dioscin-curcumin nanocarriers prepared by antisolvent co-precipitation and 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和“Enhance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calcium cross-linked pectin gel beads incorporated with starch derivative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prebiotic activity”的研究論文,分別系統報道了基于姜黃淀粉與果膠的兩種新型遞送載體。團隊的鄭振佳副教授為兩項研究的通訊作者,博士生朱文卿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
一、淀粉基納米載體:天然表面活性劑與反溶劑共沉淀技術的協同增效
團隊將天然甾體皂苷——薯蕷皂苷作為綠色表面活性劑,采用反溶劑共沉淀(ASCP)與反溶劑沉淀(ASP)兩種方法,成功構建了姜黃淀粉-薯蕷皂苷-姜黃素三元納米載體。研究結果顯示ASCP法制備的載體性能最佳,粒徑最小(約260.50 nm),包封率最高(59.06%),負載量達7.18 μg/mg。納米載體結構致密,熱穩定性和物理穩定性顯著提高。體外釋放實驗表明,ASCP載體的姜黃素釋放率和生物利用度分別達到游離姜黃素的約23倍和20倍,實現了腸道靶向緩釋。該研究為利用天然成分構建高效、綠色的疏水性活性成分遞送系統提供了新策略。

二、果膠基凝膠珠:結構強化與益生功能兼具的遞送平臺
團隊將上述淀粉基材料與果膠結合,通過鈣離子交聯技術,開發出一系列結構增強型復合凝膠珠。復合凝膠珠的硬度、彈性、咀嚼性等質構特性均得到改善,熱穩定性也有所增強。含有姜黃素的復合凝膠珠在體外益生實驗中表現出優異的益生元活性,能顯著促進植物乳桿菌Lp3a的生長,菌落數較空白組提升2.92倍。該系統不僅具備良好的機械性能和控釋潛力,還兼具促進腸道健康的益生功能,展現出在功能性食品與醫藥載體中的廣泛應用前景。

團隊通過系統研究構建了從淀粉基納米復合物到果膠基凝膠珠的遞送體系,兩項研究成果為開發綠色、高效、多功能的食品級遞送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撐。研究得到了山東省重點研發項目和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項目的支持。
論文鏈接:
《Carbohydrate Polymers》: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5.123263
《Food Hydrocolloids》: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5.112186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








